传承红色精神
汲取奋进力量
——合肥剑桥学校“党员上团课”
第八讲
各位团员同学们:
大家晚上好!我是周健老师,今天和大家一起认识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——董必武。希望大家能从董必武同志的革命经历中,汲取奋进的力量。
董必武同志出生于1886年,湖北省红安县人,他革命的一生可谓波澜壮阔。
1903年,董必武参加黄安县、黄州府科举考试,中过秀才。当时清朝黑暗没落的颓势不可逆转,董必武看清了清朝腐败的真面目后,毅然弃考回乡。
为了推翻清王朝,1905年春夏间,董必武考入湖北省“文普通”中学堂,选择了从军的道路。
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,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。但是,辛亥革命的成果很快被袁世凯窃取。这使满怀希望投身革命的董必武感到失望和悲愤。1915年6月从日本回国从事反袁活动,曾两次被捕入狱。
此后,他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布尔什维克党,阅读了有关俄国十月革命的书刊,从此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,思想上发生了深刻的变化。
1919年,董必武在上海参加了五四运动,后来创办武汉中学,教授国文。1920年秋参与创建武汉共产党早期组织。
1921年7月,他作为全国十三位代表之一出席了中共一大,是武汉共产党早期组织代表。随后参与建立和发展湖北省的党组织,任中共武汉区委委员,湖北省委委员。
1926年在国民党二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。1927年任国民党湖北省政府常委兼农工厅厅长。大革命失败后,1928年赴苏联学习。
1934年10月参加长征。到陕北后,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,陕甘宁边区政府代理主席。抗日战争时期和抗战胜利后,是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谈判的代表之一。
解放战争时期,历任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常委、华北财经办事处主任、华北联合行政委员会主席、中共中央财政经济部部长、华北人民政府主席、华北财经委员会主任等职。
新中国成立后,历任政务院副总理兼政法委员会主任、最高人民法院院长、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书记、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、代主席等职。1975年4月2日在北京逝世。
董必武同志的革命履历给我们当代团员青年三点启示:
第一,勇于尝试,不断斗争。董必武同志的革命生涯,在不同的时期,有不同的选择和尝试。习总书记也说,我们要发扬斗争精神,增强斗争本领。这个斗争适用于各个领域,这提醒我们要勇敢地走出舒适区,勇于探索,勇于尝试,不断发掘自己的潜力。拒绝“躺平”,拒绝盲从。因此我们要与懒惰的自己斗争,与过去的自己斗争,与身边的同学开展良性竞争,不断促进自己的进步。
第二,精准定位,立足岗位。董必武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,是革命的先行者,但是似乎并没有那些指挥千军万马作战的将军、元帅名气大,对他很熟知的人似乎也没那么多。这里就充分体现了我们共产党人的淡泊名利。毛主席曾说,革命工作不分贵贱,只是分工不同。这就启示我们每个人都要摆正心态,精准定位,立足岗位,锻炼本领,努力让自己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当代中学生。
第三,坚守初心,牢记使命。请同学们思考现阶段自己的初心和使命都是什么。要时刻提醒自己,学习任务是什么、岗位责任是什么。要在学习和生活中,主动担当,积极行动,有集体意识、大局意识,做一个对集体有用的人。
文字 | 周 健
图片 | 汪 瑞
排版 | 胡晓敏
审核 | 杨海珍
终审 | 潘广林
扫码关注剑桥学校
0551-65318499 65582672
合肥市蜀山区蜀山新产业园蜀苑路1号